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

标题: 请教专家线缆计算公式的国际标准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pentium888    时间: 2004-8-13 09:57
标题: 请教专家线缆计算公式的国际标准
最近的一个项目,牵扯到一个大楼的布线数量的计算,请教各位高手专家,告知国际标准的线缆的计算公式。谢谢|!
作者: thinking    时间: 2004-8-13 12:26
在以前的贴子里有你找找看看!!
作者: lajk    时间: 2004-8-13 13:51
什么啊线缆数量吗
作者: lengxia    时间: 2004-8-14 14:00
<P>我是这么算的</P><P>L平均=[L(水平)最长+L(水平)最短]/2*1.1+L(垂直)+L(余量)</P><P>L总长=L平均*信息点数</P><P>UPT箱数=ROUNDUP(L总长/305,0)+N(自定数量)</P><P>价格=UTP箱数*单价</P>
作者: asure    时间: 2004-8-14 15:03
<P>同意楼上</P>
作者: 布现    时间: 2004-8-14 20:30
<P>I agree to!</P>
作者: pentium888    时间: 2004-8-16 14:52
<P>恩,这个公式应该是Avaya的,不过余量Avaya是按6米算的,我现在的客户是不同意这样算,非要我找个国际标准算法出来,国企的客户就是这样,哎!</P>
作者: da_fsyz    时间: 2004-8-16 23:21
<P>想问一下你所说的1.1、垂直、余量是什么!</P>
作者: asure    时间: 2004-8-17 08:51
<B>以下是引用<I>lengxia</I>在2004-8-14 14:00:00的发言:</B>

<P>我是这么算的</P>
<P>L平均=[L(水平)最长+L(水平)最短]/2*1.1+L(垂直)+L(余量)</P>
<P>L总长=L平均*信息点数</P>
<P>UPT箱数=ROUNDUP(L总长/305,0)+N(自定数量)</P>
<P>价格=UTP箱数*单价</P>

<P>就是说,水平线缆的平均长度 要乘一个系数 1.1
<P>再加上 垂直干线的线缆长度,
<P>余量 就是线缆为了方便维护,更换位置,预留的线缆</P>
作者: novellandnt    时间: 2004-8-17 09:00
国标好象只有对余量有规定呀。
作者: 寒雨清风    时间: 2004-8-17 09:15
4楼的算法很标准了,余量按标准规定的来就行了,以前有讨论过这个问题。
作者: falex    时间: 2004-8-17 11:04
你是秀才遇到兵了,碰到这样的事情叫业务员搞定客户关系吧
作者: kent.deng    时间: 2004-8-18 21:35
<B>以下是引用<I>lengxia</I>在2004-8-14 14:00:00的发言:</B>

<P>我是这么算的</P>
<P>L平均=[L(水平)最长+L(水平)最短]/2*1.1+L(垂直)+L(余量)</P>
<P>L总长=L平均*信息点数</P>
<P>UPT箱数=ROUNDUP(L总长/305,0)+N(自定数量)</P>
<P>价格=UTP箱数*单价</P>

<P>
<P>请问:roundup是什么?</P>
<P>N这个自定数量又是什么呢?一般取多少呢?</P>
作者: jhx37    时间: 2004-8-19 09:30
<P>我同意lengxia的算法</P>
作者: eru3360    时间: 2004-8-24 10:22
<P>我们现在用的也是4楼的方法。好像没有具体国际标准。不过余长问题,就不好说了</P>
作者: olivergoal    时间: 2004-8-24 10:28
<P>I服了YOU</P>
作者: Kenny.w    时间: 2004-8-24 17:21
请问1.1这个系数不是包含了余量的概念了吗?
作者: lengxia    时间: 2004-8-25 20:11
<P>小人我以为:</P><P>余量是个极富人情味的参数,多多益善。</P><P>“ROUNDUP”是EXCEL函数,建立在四舍五入(ROUND)的基础上的向上舍入函数。</P><P>此函数常用于通信话费统计上,比如手机话费按每分种0.3元计算,不足一分种仍按一分种计算。假如通话61秒,话费计算公式输入为:“=ROUNDUP(61/60,0)*0.3”,结果为0.6元,你是否觉得冤屈?</P>
作者: xuyz    时间: 2004-8-27 15:55
<P>4楼的朋友的方法非常好!</P>
作者: yanbo1222    时间: 2004-8-27 16:19
<P>      C=[0.55(L+S)+6](I/O)</P>      C为每层楼的用线量;<p></p></P>      I/O为每层楼配线架连接的信息点;<p></p></P>      L为配线架连接最远信息点(I/O)的距离;<p></p></P>      S为配线架连接最近信息点(I/O)的距离;<p></p></P> <p></p></P>
作者: shanp    时间: 2005-1-7 09:57
<P>对!就是这样的啊!</P>
作者: jing180    时间: 2005-1-7 22:03
<P>同意,多了点垂直。。</P>




欢迎光临 千家论坛_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技术交流社区 (http://bbs.qianjia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